2025年7月3日上午,岳阳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张莉率队赴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现场,专题调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重大项目档案管理情况,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保障。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湖南省与中国石化的双重点工程。项目自2018年启动,历时6年建设,于2024年5月实现双线全流程贯通。项目总投资153.5亿元,占地2651亩(约177公顷),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新技术,在实现产品总量翻番的同时,显著提升环保效益——单位产品外排污水量减少70%、外排污染物总量减少50%,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调研组首先深入项目档案室及档案整编现场,听取湖南石化综合管理部档案馆馆长毛新才的档案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档案分类、整理、编目等操作流程,了解燕山石化档案整编团队实施的“模块化管理+流水线作业”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与标准化流程,有效提升了档案整理效率与质量,为重大项目档案管理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项目专题视频,直观了解项目从规划启动到建设完成的全过程。湖南石化综合管理部副经理李晓、己内酰胺搬迁项目部高级专家陈飞鹏、档案整理服务项目经理刘松亮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项目自立项之初便将档案管理纳入整体规划,通过引进专业团队、配套建设200余平方米专项档案用房、制定系列管理制度,构建了“全流程覆盖、全环节管控”的管理体系。项目整编团队自2022年10月进驻现场以来,系统推进了档案管理工作,预计形成档案正副本案卷3.5万余卷。目前,项目前期资料收集已全部完成,施工单位交工资料入库率达77%,设计单位竣工图编制审核工作正有序推进,力争档案专项验收达到“优秀”等级。


岳阳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张莉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她强调,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不仅是工业转型的“硬支撑”,更是绿色发展的“记忆库”,其档案工作承载着记录时代实践、留存历史经验的重要使命,意义重大。市档案馆将为项目档案建设不遗余力提供服务。


针对后续工作,张莉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完善监督机制,严把各参建单位档案质量关,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与规范性;二要加强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三要筑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织密档案管理“防护网”。
此次调研有效加强了岳阳市档案馆与湖南石化档案部门的交流协作。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在档案资源整合、管理经验共享、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项目的‘绿色答卷’需要档案来记录,‘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时代实践需要通过档案永久留存。”与会人员表示,未来将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档案管理服务,为项目顺利通过档案验收、湖南石化转型升级及岳阳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让绿色发展的时代记忆在档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