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26日,岳阳市一中首届西藏班学生毕业,时任市委书记储波等领导出席毕业典礼。
1984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西藏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决定在全国各地开办西藏班,通过“智力援藏”培养西藏本土人才。岳阳市一中作为湖南省首批响应单位而获得国家教委的开办批准。1985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从拉萨、林芝、山南等地选拔50名藏族学生(含1名门巴族),由2名藏族教师带队奔赴岳阳。金秋时节,在鞭炮和锣鼓声中,藏族师生风尘仆仆地到达岳阳。9月16日,岳阳市一中隆重举行首届西藏班开学典礼,成为全国首批开办内地西藏班的中学。

1985年9月9日,第1批来自西藏的50名藏族学生和2名藏族教师来到岳阳市一中求学
当时,整个岳阳城为之轰动,湖南省教委赠送一辆崭新的大客车;岳阳市政府送来彩电、冰柜、洗衣机;市仪电站送来电子琴等文体用品;岳阳楼小学送来2000册图书;岳阳楼公园、岳阳儿童乐园承诺免费让孩子们游园……市一中腾出专用教室、宿舍,并配备生活设施,如藏式风格餐厅、民族服装储备等,确保学生适应。
据市一中档案记载:“50人中,小学毕业的46人,读过初中一年级的4人;10岁半至11岁的3人,12岁的13人,13岁的12人,14岁的22人。学生进校后,用市实验二小三年级试卷进行了摸底测验。测验结果,全班语文平均48.3分,数学平均43.7分,特别是数学三次摸底测验,全班全及格的只有1人……因此,学校决定认真组织他们补习小学课程,为升入初中打好基础。在师资配备上,市教委从实验一小、二小选调了两位会讲普通话、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善做学生工作的语文、数学老师担任语、数两科教学。其他各科老师均由市一中各科教研组长任课。同时配备了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市优秀班主任担任西藏班班主任,从而保证了西藏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0世纪80年代市一中西藏班初中生
《永不褪色的情怀——岳阳市一中西藏班办班25周年回眸》记载:当领导把任务交给第一届班主任熊惠英老师时,熊老师问:“全国有几个省办西藏班啊?”“16个省。”“好,那我就拿16个省的第一。”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在这群还完全是稚童的孩子们面前,熊老师把铺盖搬进了学校,全职当起了孩子们的“阿妈”。她从最基本的教起,起床、出操、就餐、就寝,洗头洗澡洗衣,上街看病购物,一样一样教,全都包了。来内地的第一个藏历年,女生们围着熊老师撒娇,“该妈妈给我们洗头过年了”。原来,藏族过藏历年有个风俗,就是一定要妈妈给女儿洗头,喻意把一年的晦气洗掉,赢得美好的来年。熊老师当时患有肾炎,腰痛腿肿,但她和丈夫在操场上架起一个大锅,丈夫烧水,她就帮孩子们洗头。蹲在地上整整6个小时,给27个女生洗完后,她的脚已经没有了知觉。熊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开创了岳阳市一中西藏班的优良传统。

图为熊惠英老师(左二)在林芝家访
当时,首届西藏班的“教材教法”是:在补课中,既根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针对补课一年后升初中的要求和藏族学生知识文化实际水平,合理地制订一年的补课计划。通过一年的实践,这个补课计划是可行的。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政治、汉语文、数学、藏语文、体育、音乐、美术,其中重点补习汉语文和数学。每周开课30节,其中汉语文授课11节,数学授课10节。在教学方法上,提倡“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启发自觉,抓住重点,力求突破”。

《西藏教育》1988年第1 期刊登的反映岳阳市一中西藏班藏汉老师交流的照片
1987年5月,全国西藏教育内地办班经验交流会在岳阳召开,会上形成了“北有辽阳,南有岳阳”的格局,岳阳市一中的西藏班在全国影响很大,来参观、交流的络绎不绝。1988年4月,被西藏学生爱称为“阿爸市长”的时任岳阳市副市长陈白玉赴京汇报工作,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的接见。阿沛副委员长欣然为岳阳市一中题写了“岳阳西藏学校”的校牌。1989年春,市一中藏族孩子为家乡绘制建设规划图纸在全国中学少先队创造性活动竞赛上,两件作品荣获“创造杯”奖。消息传到北京,阿沛副委员长再次为岳阳市一中题词,勉励一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市一中西藏班学生在全国中学少先队创造性活动竞赛中获得创造杯奖
如今,岳阳市一中西藏班已经发展成为西藏部,学生也由初中生改为高中生。西藏班教育持续创新,已经成为岳阳教育的一大品牌:规模不断扩大,从1985年的初中班到2000年改制高中班,再到2013年增设预科年级,截至2024年,累计开办西藏班92个(初中24个、高中68个),培养毕业生4000余名,绝大部分成为西藏各领域骨干;模式不断优化,2023年启动“西藏部
2023-2026年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师资、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并规划建设汉藏交融中心,进一步优化学习环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等荣誉,被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称赞为“内地西藏班的一面旗帜”。
岳阳市一中西藏班的实践,不仅改变了数千名藏族学生的命运,更以教育为纽带,架起了汉藏团结的桥梁,成为国家治边稳藏战略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