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开展专项行动,加力政策支持——湖南加快推进“两重”“两新”落地见效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4-09-03 07:59
浏览量:1|| | ||

  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湖南如何推进“两重”“两新”落地见效?9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直有关部门介绍《全省“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方案》《湖南省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实施情况。

  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

  集中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8月30日,湖南省“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在长沙召开,一场聚焦“两重”“两新”的专项行动从9月起拉开序幕。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黄东红介绍,湖南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为期一个月左右,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县市区、园区深入走基层、入园区、进企业,集中宣介“两重”“两新”政策,集中解决一批企业急难愁盼的困难问题,通过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推动全省稳投资、稳预期、稳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两重”“两新”政策,“优惠政策虽然多,但不知道哪些适用”的问题在企业反映普遍。湖南坚持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把政策红利与企业效益对接起来。

  “与以往不同,本次行动服务对象为全部规上企业。”黄东红介绍,专项行动建立省级机制、专班机制,市县对照建立相应机制,主要推进六项任务——推动政策落实、压实重点任务、优化助企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消费增长、协调解决问题。

  此次专项行动,省级成立7个工作组,各派1名副厅级领导担任组长,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一批熟悉业务的干部任成员,每组8人。每个组联点2个市州集中上门,开展巡回宣讲、培训指导,收集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力争所联点市州每个县市区、园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成立综合、政策、服务、宣传4个专班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问题收集—解决办理—跟踪问效—寻找症结—推动解决”的工作闭环。

  为确保行动实效,专项行动要求“三个全”,即所有产业园区全覆盖、所有规上企业全覆盖、所有重点消费单元全覆盖。“总体上,就是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困难协调员、工作联络员、调查研究员。”黄东红说。

  根据《全省“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方案》,通过送政策“全覆盖”,解难题“走上门”,优服务“全方位”,将推动政策有效对接、需求有效激发、活力有效释放,加快推进“两重”“两新”在湖南落地见效。

  “四端”发力激发有效需求

  政策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从全国各地部署来看,“两重”“两新”成为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湖南高度重视“两新”工作,今年以来,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先后出台《湖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分领域实施方案。

  受益于政策推动,湖南从供给端、需求端、回收端、服务端“四端”发力,全链条创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有效需求。

  今年1至7月,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1.7%、11.8%,高于上年同期11.4、15.6个百分点。

  在国家报废更新补贴基础上,湖南第一时间启动汽车置换更新促销活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超过5.1万台。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增长10%,报废汽车拆解量增幅超过36%。

  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展涵盖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主题的700余场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近500亿元。

  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相关部门已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国家宏观组合政策的大背景下,我省研究出台《湖南省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创新支持方式、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方案》从交通、农业、商务3大领域,提出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汽车报废更新、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家装厨卫改造焕新、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8个方面支持范围及补贴标准。根据实际需求,可视情况扩大支持范围。

  《方案》还提出支持重点受灾地区个人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扩大范围、简化申报条件,支持灾后重建。

  黄东红表示,省有关部门将出台分领域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具体支持范围、补贴标准、操作流程,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文/郑旋 谢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