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买菜是社区居民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买菜方不方便?菜价是高还是低?菜品种类是否丰富?本版自今日起推出“社会治理在身边·买菜那些事”系列报道,关注居民诉求,聚焦地方做法。首先把目光聚焦湖南长沙,看看当地如何兼顾便利市民买菜和整顿市容。
——编 者
“便宜、新鲜、优质、贴心。”湖南长沙市蔡锷北路荷花池生鲜市场门前,69岁的严老爹停下脚步,仰头看着门楼上的招牌,仔细琢磨。
“快点咯!”老伴拎着菜篮子在前头催促。
严老爹紧走两步,对老伴说:“嗬,住了10多年,头回感觉‘贴心’两个字挑不出毛病。”
为何有这般感慨?原来,以前的荷花池生鲜市场脏乱得不成样子,买菜体验差。2018年,长沙市实施“一圈两场三道”行动计划,农贸市场作为其中一“场”,通过新建或改造,数量增加,环境改善,既纾解了市民买菜不便的问题,又为市容整治减轻了压力。开办了近20年的荷花池生鲜市场,也趁此机会提质升级。
改造老市场
买菜不再捂鼻子
岳麓区望月湖生鲜市场以前的环境不好。“过道没两尺宽,并排站不得两个人。每次买菜,都要侧着走。”居民张瑞华说,大夏天实在受不了,宁可走老远到一家大型超市买菜。
但大多数居民只能上望月湖生鲜市场来。建成近40年,市场周边社区从一个发展到七八个,居民从千把号人变成四五万人。
人流多、历史久,硬件设施跟不上。市场顶棚在10年前被冰雪压塌后,再没维修过;商铺自己加装的防雨棚,水全往过道中间流;下水道堵塞成常态,必须备着十几米长的竹条疏通。市场负责人陈旭最怕春夏之交:“下大雨,水一下子能积二三十厘米深。”
摊主王赛容也愁,她的摊位旁有条水沟,顾客捂着鼻子来买菜,一边挑一边抱怨“好臭,好臭”,她不得不找木板盖着。
老市场虽然问题多,但是居民有需求,搬不走。彻底拆除、原址重建,代价太大,不划算。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对准问题整改。
2018年初,长沙市市场服务中心、望月湖街道办事处决定对市场整体及周边环境改造升级。
“改造之前有准备,改造当中才好应对。”陈旭说。改造期间,市场得关门,几万人的“菜篮子”不管不顾可不行。在市场外街边,划一片格子区,搭好遮阳棚,摊贩全搬到对应的点上去。管理还和在室内一样,有人扫地、运垃圾、维持秩序。
工程完工后,还能不能重新进驻?有的经营户做了几十年生意,在一个位置上没动过,老顾客都熟悉,担心换地方不适应。“原则上,让大家都回到原先的摊位。”市场方面首先承诺。必须调整时,就把几家经营户找来一起商量,求各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解决了居民临时买菜的难题、打消了经营户的疑虑,改造就行动起来了。翻修顶棚、挖新下水道、加装通风和消防设施……一项接着一项干,老市场最终绽放新颜。不少老居民也都回来了。“市场干净、买菜舒心。”居民余韵芝笑着说。
建设新市场
菜贩告别路边摊
上午10点,顾客渐少,天心区豹子岭生鲜超市里,菜贩周建萍找了张椅子坐下,抓紧时间歇歇。没两分钟,电话响,货送来了。她马上出门,费力拎回一编织袋,麻溜地把菜码放到台面上。气没喘匀,顾客多起来,周建萍又开始撑袋抓菜、说价收钱。忙,像个标签贴在她身上。
每天近2000斤蔬菜卖出去,累归累,可周建萍很高兴。一年前,她只能去豹子岭社区居委会办公楼下的小巷子的早市卖菜,5点半开始,8点半收摊。“时间太短,一天只能卖百十来斤菜。”
“早市原先就只有几个周边地区的菜农卖自产蔬菜。”豹子岭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海波介绍,后来逐步有一些外来摊贩加入。考虑到确实能解决部分居民的买菜难题,社区一开始默许了其存在,只对开市闭市时间稍加限制。
然而,路边市场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却日甚一日。
每天早上,菜贩们将小巷堵个严严实实,附近居民出行极不方便。王爱云住在紧邻小巷的楼栋二层,深受影响,“半夜就吵吵闹闹,睡不着觉。”长沙人爱吃小龙虾,卖虾的摊贩去了虾壳,随手扔进垃圾桶,得不到及时清理,“一臭能臭一整天”。
社区深感为难。直接禁止,太粗暴;开了口子,管理力量又跟不上。“有时候八点半已过,摊贩还不愿意走。”范海波说,社区工作人员去管,摊贩们就一哄而散,人一撤,他们又占据各个路口,继续贩卖。
发现问题,先找原因。豹子岭社区之所以流动摊贩多、临时市场乱,恰恰是因为缺少规范、稳定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过去几年,社区17个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人口激增,买菜的需求越来越多,农贸市场却迟迟难见到。
社区治理,宜疏不宜堵。几经考察调研,原长沙冲剪机床厂一片闲置的老厂房进入视线。天心区政府有关部门随即介入,研判在此修建农贸市场的可行性,并召开听证会、发放问卷,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在政府和社区的协调下,长沙田农香农产品有限公司同土地所有者达成租赁协议,在此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农贸市场。
像周建萍这样原本“流浪”在临时马路市场边上的摊贩,终于有了固定的售卖点。周边居民买菜也方便多了。“现在,想买什么买什么、随时想来随时来,真方便。”住在附近的廖阿姨说。
2018年,长沙市新建农贸市场24个,大多依靠盘活闲置用地建成。
精细管市场
多主体各守其责
荷花池生鲜市场禽肉售卖区,一名摊贩正将刚宰杀好的鸡肉给顾客打包。
长沙人讲究“鸡吃叫、鱼吃跳”。老百姓喜好买活禽,但活禽是农贸市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长沙农贸市场改造、新建过程中,有的地方计划直接取消活禽供应。可经过调查,老百姓大多不同意,经营户也难接受。市场环境治理,为的是利民、便民;如果反而让居民生活更不便,岂不是本末倒置?相比于“一刀切”,还应该寻找更好的办法。
在市商务局主动协调下,设计方、施工方和市场开办者联动,优化方案,更改施工。最终,每个活禽摊位被隔成三部分,分别用于存放、宰杀和售卖。存放和宰杀区各自用玻璃封闭起来,内部加装通风系统。三区分离,让困扰农贸市场多年的难闻气味不见了,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管理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市场开办方的事,消费者和经营户,一样是参与主体,农贸市场项目推进过程中,各方逐步形成共识。当然,这不意味着市场管理可以全依赖后两者自觉。作为直接管理方,仍然负有主要责任,不能缺位。
望月湖生鲜市场拥挤不堪,固然在于硬件设施不足,但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经营户的手推车、三轮车,居民的电动车、自行车,通通往市场里扎。”张瑞华回忆。停车的地方本就不大,缺乏管理,想停停不进,停进了还怕丢。占道经营也很普遍,经营户来不及收起来的纸箱、塑料筐,全扔在过道上。
改造推动硬件升级,过道拓宽、停车坪扩建、进出通道还加装了栏杆。环境整体变好了,但要让市场走出“治理—变乱—再治理”的循环,还得在制度层面下功夫。
《长沙市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办法》应时出台,其中明确规定,市场开办者是便民生鲜农贸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维护市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场内整洁卫生、环境优良。
在此推动下,各农贸市场负责人,把卫生治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门前三包’写进了和经营户签的合同里,不执行的,市场有权清退。”陈旭表示,硬约束代替软管理后,经营户违规行为已经大幅减少。
各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更加明晰:工商管营业执照和消费纠纷、食药监管食品安全、发改部门监督价格……城管执法部门也加强介入,把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从市场外向市场内延伸,力争门内门外一个样。(记者 申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