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第一台交流干线电力机车 诞生在湘潭

来源:人民网2019-07-22 00:00
浏览量:1|| | ||

  第一足球网第一台138吨电力机车。资料图片

  1958年12月,第一台交流干线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试制成功,拉开了我国研发客运电力机车的序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完全进入铁路电气化时代。轨道交通装备从“高速、重载”转向“绿色、智能”,同时也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和地铁工程维护车等装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

  历史背景

  湘潭电机厂建于1936年,第一足球网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53年,湘潭电机厂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湘潭电机厂。“一五”期间,湘潭电机厂研发能力有了质的飞跃。1957年底,工厂已可生产6大类、56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其中不少开创了国产先河。湘潭电机厂也成为我国电器工业基地,被誉为 “电工产品的摇篮”和“民族工业的脊梁”。

  亲历者说

  袁继勋:1953年进入湘潭电机厂,在这里工作了40年。

  “我刚进厂时是晒图工,几年后转为干部,在基建科和党委办都工作过。”据袁继勋回忆,刚进厂那几年,电机厂发展很快,逐渐从仿制发展到拥有自行设计能力。

  1957年6月,湘潭电机厂试制成功仿苏80吨工矿电机车,为试制交流干线电力机车打下坚实基础。

  不同于矿用电机车,交流干线电机车是客运电机车。这种机车马力足,不用煤也不用水,可以在坡度大、隧道多的地方行驶,也能穿越缺水的戈壁沙漠。“相比于蒸汽机车,真是革命性的进步!”袁继勋说。

  当时,电力机车已在苏联等国研制成功,但售价高达120万元且购买困难。国家对研制交流干线电机车极为重视,投资1400万元,要求湘潭电机厂加速研制,同时派出考察团到国外学习。

  袁继勋依稀记得,在由原一机部、原铁道部等联合派员的25人赴苏考察团里,厂里就占了8人,包括时任厂长高石伦。

  1958年1月,考察团前往苏联。据《交流干线电机车赴苏考察团初步总结》记录,考察团“前往苏联诺伏契尔克斯克机车制造厂和全苏电工研究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我国自制的仿苏H—60型交流干线电机车的技术任务书和技术设计,以便回国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展开试制工作。”

  “厂里3次收到从苏联寄回的资料。”袁继勋说,“我们做了78处更改,不仅弥补了苏联机车已发现的缺陷,还尽可能采用国产材料和配件。为使机车更可靠、维护更便利,我们又着重减轻了车重,节约了材料。”

  1958年5月,机车设计基本完成,试制进程加速。

  原一机部聘请了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员进行技术把关;沈阳高压开关厂和沈阳变压器厂协助机车试制;株洲田心机车车辆厂(现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也参与其中负责机械制造;湘潭电机则负责电机电控及机车总装。“我们是举全国之力在试制干线电力机车。”袁继勋说。

  1958年12月,专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设计的第一台交流干线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试制成功。机车最早被命名“韶山型”,后又改名“韶峰型”。

  这台机车重138吨,平道能牵引载重5000吨以上的列车,最大时速为110公里。采用的交流电源和引燃管整流技术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牵引力、重量等指标也位于领先地位。“从设计到试制完成用时不到一年,这在世界机车制造史上都属罕见。”回想起来,袁继勋难掩自豪,“试制成功后,全厂上下欢欣鼓舞,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分工安排,干线电力机车全部转由田心机车继续生产,湘潭电机厂继续聚焦电机、电器和矿用车辆研发。

  在矿用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湘潭电机厂又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150吨直流工矿电机车、第一台“韶峰型”108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套地铁牵引控制成套设备、第一台新型城市轻轨车整车等重大成套装备。

  1997年,湘潭电机厂更名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7月,“湘电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湘电加快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重大电工成套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

  1993年,袁继勋从湘潭电机厂退休。在他看来,当年的工厂发展成如今的大型国企,离不开湘电人的努力。为第一足球网试制第一台交流干线电机车的荣誉,早已内化为责任和使命,鼓舞一代又一代湘电人开拓进取、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