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杰地灵,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我们要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曾这样殷殷嘱托。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历史,凝聚红色力量,用湖南人物、湖南故事、湖南精神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把三湘儿女精神血脉里的红色基因传承好。
保护好三湘四水的红色资源
湖南是一方红色沃土,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美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点燃的;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等,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湖南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断肠将军”陈树湘的壮怀激烈,留下了“半床被子”的鱼水深情。
红色文化资源遍布三湘四水,据不完全统计,湖南镌刻着红色记忆的革命遗址遗迹多达20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7处,居全国第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7处。
让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首要的是把革命文物保护好,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源头活水”。
湖南每年争取近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革命文物、旧址和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实施全省革命文物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湘东-罗霄山”片区、武陵山片区革命旧址群、长征文化线路和革命名人故居群保护展示提质。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全面推进红色资源保护、爱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彭德怀和平江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纪念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完成提质改造……如今,“十大红色魅力场馆”“红八景”等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地,正成为人们最热衷参观学习的“打卡地”。
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累计投入26亿余元用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以“韶山一号”工程建成开放为标志,各级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在基础设施、陈列布展、人文景观、周边环境等方面均有了质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交相辉映、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红色教育基地成党性锻炼“生动课堂”
9月3日,通道转兵会议旧址恭城书院,迎来了一批接一批的参观者。大家徜徉在有200多年历史的恭城书院里,回味“红军长征伟大转折开端”的历史细节,感受红军长征的初心。
“近年来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来这里接受红色洗礼的人明显增加。”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郑湘告诉记者。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湖南各级各部门开展党性锻炼的“必修课”。近年来,湖南坚持“红色课堂”与“红色感悟”相结合,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让党员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在“身临其境”中真正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各革命纪念地和爱教基地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紧扣老一辈革命家诞辰、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及“我们的节日”等系列重大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省韶山管理局依托韶山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完成“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提质改造,围绕主题教育开发《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毛泽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等系列精品课程。湖南党史陈列馆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储存库”作用,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汇编《100个湖南红色故事》,重点打造《藏在衣柜里的情》《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钢铁硬汉陈树湘》等经典红色故事,游客可以“点菜”收看。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三湘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了湖南390万余党员干部明初心、知使命的“生动课堂”。
多措并举擦亮湖南的红色底色
6月17日,为期3天的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在省委党校开班。这次读书班上,举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潇湘红色故事专题宣讲,毛泽东、任弼时、陈树湘、陈能宽、王新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湖湘英烈模范的故事,让学员们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省委宣传部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潇湘红色故事集中宣讲活动。宣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讲解员为班底,组建潇湘红色故事宣讲团,由党史和文学艺术专家遴选把关,精心打磨了一批湘籍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烈士和先锋模范人物的故事,并为每个故事“量身打造”同步播放的主题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传播效应。
2018年以来,潇湘红色故事宣讲团先后赴各市州开展集中宣讲20余场次,网络直播4场次,宣讲范围覆盖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等多个领域。数万名观众现场聆听故事,400万人通过微直播收听收看“潇湘红色故事汇”。
近年来,湖南针对用好红色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多形式创作红色作品,多样化创新传播方式,多层次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擦亮湖南的红色底色。
聚焦红色故事,湖南媒体纷纷推出专栏、专题和新媒体产品。今年以来,各媒体集中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专栏,踏寻革命先辈足迹,挖掘和讲述长征故事。湖南日报与省档案局、省档案馆联合推出“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专栏,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直播报道《连线红土地》,红网举办全国首届红色短视频大赛,形成立体传播之势。
湖南还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中强化民众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和坚守。
不断丰富和充实红色旅游内涵,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旅游,湖南在红色旅游发展中亮点频频:连续15年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精心打造伟人故里旅游项目,成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深化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交流,着力打造从毛泽东家乡至列宁家乡中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
以红色旅游为载体,深厚的红色文化成为滋养游客的精神家园,也成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红色旅游收入达750多亿元,仅韶山一地就接待游客2382万人次。(记者 孙敏坚)
■短评
让红色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邹晨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前不久,一位同事在参加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后感叹道:缅怀英雄、读懂历史,就能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感恩奋进的决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走好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传承红色基因,对湖南人民来说,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点燃;长征路上,留下了“断肠将军”陈树湘的壮怀激烈,演绎了“半床被子”的鱼水深情……在这片拥有无数先烈的红色热土,英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然而,三湘儿女内心里的红色种子,需要不断地呵护、浇灌、培育,使其汲取养料茁壮成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如何激活红色基因?遍布于全省各地的纪念馆、纪念地,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作用,着力推动红色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单位、进基层、进社区,不断升华社会全体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之中。
感悟革命传统的崇高,激活我们身上的红色基因,最终要体现到为崇高事业的不懈奋斗上。惟有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头、那种斗争精神,才能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我们的事业永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