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展览馆,观众在参观“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记者 郭立亮 摄
如果要选一个地方,用一天时间看遍中国,此刻的北京展览馆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去处。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展。几天来,已经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观众观展。
成就展按年代线性逻辑展开,全景展现1949年到2019年间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走进总面积约15500平方米的展厅,如同走进“时光隧道”。
9月29日,湖南日报记者探访成就展发现,“湖南元素”多达30余处,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湖南声音、湖南身影、湖南故事。在这部恢弘的“中国大片”中,湖南是当之无愧的“主演”之一。
“他们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就。走过70年风云岁月,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始终挺立潮头。
成就展中,出现了一大批令湖南人骄傲的名字——毛泽东、罗盛教、毛岸英、雷锋、袁隆平、姜开斌、张超……他们的名字,刻印在第一足球网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中,彰显出三湘儿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走进展览“屹立东方”部分(1949-1978),第一时间吸引人们凝神观看的,是一段珍贵视频: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一旁的展板上,则展出了人们极为熟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特别激动,听到毛主席的乡音,作为主席家乡人,太自豪了。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第一足球网。”观看视频后,与共和国同龄的陈瑞峰老人禁不住湿了眼眶。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专题展示单元,出现在1963年的展示中。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手迹。此后,3月5日成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这一区域,展出了文字、图片及电影《雷锋》的片段。最为特别的是,还展出了8本雷锋的日记。人们细细品读日记,又一次被雷锋精神深深打动。
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先后3次出现在成就展中。第一次是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展板上,一张袁隆平院士在稻田中仔细观察稻穗长势的黑白照片格外抢眼。第二次出现在英雄模范人物墙(1970年至1979年)中。第三次则出现在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得知袁隆平院士29日上午刚刚获授“共和国勋章”,很多观众发出赞叹:“了不起,袁院士!”
展览集中设置英雄模范墙,集中展示每10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记者注意到,罗盛教、毛岸英、雷锋、袁隆平、姜开斌、张超……这些优秀湖南人的名字,出现在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墙中。
“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他们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在北京工作的湖南人李殷明专程带着读初中的孩子来观展,他给孩子详细介绍这些湖南老乡的事迹,“我想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湖南人的精神都不能丢。”
湖南70年发展巨变浓缩于一展
70年沧桑巨变,浓缩在15500平方米的展馆中。参观展览,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唤起记忆深处的共鸣。
湖南的发展巨变,也体现在70年的一点一滴中。
1958年,中国第一家硬质合金厂——株洲硬质合金厂建成投产;1969年,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批量生产;还有中联重科生产的泵车、三一集团生产的无人挖掘机,代表中国高铁最高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一批标注湖南创新发展高度的企业和产品均在成就展上亮相,赢得观众高度关注。
“太厉害了!”了解到复兴号采用的“中国芯”绝大部分产自湖南株洲时,来自香港的高松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说,通过成就展,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身为中国人,非常光荣和自豪。希望有机会到湖南去旅游观光。
站在一张习近平总书记与十八洞村的乡亲们围坐一起亲切交谈的照片前,凤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欧金辉感慨万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给我们大湘西带来了千载难遇的发展机遇。”欧金辉告诉记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大湘西处处“旧貌换新颜”。凤凰县民宗局对口支援的凤凰县阿拉营镇天龙峡村,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乡亲们摆脱千年贫困,正努力奔向小康。
成就展中,不同时期均出现了令人骄傲的“湖南元素”,展示出70年来湖南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
1982年,张家界森林公园成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湖南南山公园入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是湖南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
1998年,中南大学进入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取消门票免费开放。这点点滴滴,彰显了湖南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记者 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