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湖南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砥砺前行,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文艺春风遍三湘
10月15日晚,“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专场音乐会在长沙举行。这场特别的音乐会带领观众重温《浏阳河》《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一大批有着浓郁湖湘韵味的歌曲,畅享70年湖湘变迁之美。
这场经典荟萃的音乐会,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湖南文艺创作根繁叶茂、硕果摇枝的喜人景象。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湖南广大文艺工作者从讲话精神中汲取巨大力量,以更昂扬的精神、更扎实的作风、更勤勉的工作,投身文艺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推动湖南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三湘文苑百花竞放,精品迭出。
努力汲取文艺创作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近5年来,湖南的文艺工作者们聚焦现实生活,以人民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大批现实题材文艺精品。
今年8月,我省有图书《乡村国是》、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共4部作品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纵观这几件获奖作品,它们的根基无不深植于“人民”这片沃土中。图书《乡村国是》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呈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既真实、全面、生动地描述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也充满着深入的思考、深切的关怀;电影《十八洞村》以写意的镜头,在任意点染中书写出一部精准扶贫的心灵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第一次全面展现刘少奇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既展现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风范,也第一次深情呈现了其为夫为父的至性至情;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以经历大地震重创的城市唐山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10月17日,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编花鼓戏《洄水湾》正在紧张排练。该剧取材于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湖南常德农民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的先进事迹,试图展现一群从事传统农耕的普通劳动者“在守望中求改变,在改变中有坚守”的心路历程。
在文学领域,长篇小说《幸福街》、儿童文学《蒲公英嫁女儿》《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等一批文学作品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在影视领域,电影《半床棉被》、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最好的时代》等,或正在组织创作或在热播,《伟大的转折》《最好的时代》《隐秘而伟大》《奔腾年代》等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第一足球网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在戏剧领域,先后创作出湘剧《月亮粑粑》、花鼓戏《我叫马翠花》《桃花烟雨》《齐白石》《耀邦回乡》、京剧《辛追》、舞剧《桃花源记》、音乐剧《袁隆平》、巴陵戏《远在江湖》、杂技情景剧《芙蓉国里》、昆曲《湘妃梦》、汉剧《孟姜女》等86台优秀剧目。
以广大劳动群众作为根基,反映他们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不断推出,湖南的文艺创作生机勃勃。
文化活动激荡起百姓心中无限涟漪
10月11日,由省文联牵头组织创作的大型原创组歌交响音乐会《天职》,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形式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首演。现场,14首或婉约或激昂的曲目,为观众讲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投笔从戎、担当“天职”的壮志豪情。无独有偶,10月1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主办的“雅韵三湘·艺进校园”活动也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来自省湘剧院的艺术家们倾情演绎了大型现代湘剧高腔《月亮粑粑》,近千名师生现场感受了传统戏曲形式与现代题材有机融合所带来的视听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以人民为重,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5年来,我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把公共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以“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为例,作为湖南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今年是这个活动成功举办的第7年。活动采取自上而下发动、自下而上竞赛的方式,以百姓为主角、请“草根”当明星,为普通群众和基层文艺工作者搭建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广阔舞台,把一场场精彩的“文艺大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成为湖南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6年至2019年,湖南省文联大力支持“笑满三湘”湖南省文艺志愿服务团以小分队的形式,迎风雪、冒酷暑,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3年多来,“笑满三湘”文艺志愿者共5000人次为40余万基层群众送去了欢笑,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已然成为文艺湘军的一支“乌兰牧骑”。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活动,5年来共演出56000多场次,惠及三湘四水广大百姓。举办各类美术、书法、摄影主题展览120多场次,开展惠民送书画活动,共送出书画作品40000余件。
……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三湘四水,文艺的轻舟满载笑声、歌声,激荡起百姓心中无限涟漪。
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氛围
10月17日,省文联召开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推进会,围绕“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以及大型民族歌剧《春天的旋律》、舞剧《家书》、广播剧《向着光明前行》《韶山特别支部》、组歌《三湘四水》《一路飘香》、国画《南岳七十二峰图》、杂技剧《加油吧,少年》、美术《习近平总书记到苗寨》、湘绣《十八洞村的春天》等重大题材和项目展开,与会者就创作进展、体会、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近两年来,我省文艺战线各部门坚持正确文艺导向,及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文艺家和文艺创作生产单位排忧解难。同时,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为文艺创作生产单位和文艺人才排忧解难,在资金、人才、宣传推介等方面对重点文艺作品予以扶持,充分调动文艺生产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文艺创作生产活力。
“2018年开始,省里和长沙市共建长沙交响乐团,长沙音乐厅成为长沙交响乐团的常驻地,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乐团发展,现在,我们的创作激情更高了。”长沙交响乐团团长肖鸣说,“近几年,长沙交响乐团多次受邀出访美国、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西方国家,说明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交响乐的认可,让我倍感自豪。”
近年来,我省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据省文旅厅介绍,2014年以前,我省每年的创作资金只有160万元。近几年,财政加大艺术创作资金投入,每年安排近2500万元。仅2018年,全年安排的创作经费已增至2862万元。
创作文艺精品,关键在人。从2016年,我省实施了“百千万”文化艺术人才提升工程,借助国家级艺术院校分期分批选送优秀艺术人才进修培训;成立了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李谷一等142位艺术家受聘为首批委员,为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略、重大文化艺术项目等提供指导;在全省文艺院团开展了“名师传艺”工程,目前全省共有结对师徒180余对;每年开办不少于3期艺术人才研修班,涵盖编剧、导演、戏曲表演、舞美设计、戏剧作曲和书法、美术、摄影高级研修班。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开办30多期研修班,共计培养各类艺术人才2000多人次。
“年轻人有戏演,还有机会挑大梁。”出生于1989年的曹威治,在省湘剧院最新创作的剧目《玉龙飞驰》中出演女一号。她说,文艺繁荣让她越来越自信。(记者 陈薇 龙文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