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湖南“新名片”如何擦得更亮——来自筑博会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人民网2019-10-18 00:00
浏览量:1|| | ||

  10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9湖南(长沙)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湖南筑博会”),已是湖南连续第4年举办筑博会。

  透过湖南筑博会,业内外见证了湖南装配式建筑的强势崛起,也亲历了各省发展装配式建筑“你追我赶”的新态势。

  对于湖南而言,装配式建筑已成为绿色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发展速度、产能规模、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前列,正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而如何从“行业领先”到“持续领跑”,还有大量文章要做。

  从“示范”走向“市场”

  装配式建筑被人形象地称为“搭积木”,其重点在于“预制”和“拼装”。

  连续多年参展的筑友智造湖南区域公司总经理童义记得,2018年湖南筑博会期间,就近安排观摩的一座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让参展代表们啧啧称奇——长沙会展综合配套中心项目6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制装配率达75%,仅用90天完工。

  通过示范引领,装配式建筑正在走向大规模商用。

  远大住工在常德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城投·蓉国新赋”项目,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预制装配率达53%,也是目前全省体量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计划今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超高层建筑领域也开始应用。绿地集团在长沙高铁新城打造的商业综合体“绿地城际空间站”项目,由筑友智造采用EMPC(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预制装配率达50.3%。

  万科集团长沙公司技术负责人李伟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对产品构件的一致性和质量的要求更高,从根本上解决了空鼓、开裂、漏水等传统建筑通病,也更加环保。目前,万科在长沙岳麓区的金色梦想项目,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预制装配率达50%。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4273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和项目在14个市州实现“全覆盖”,年产能突破3000万平方米,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万亿级市场引各方角逐

  今年的湖南筑博会上,多项“黑科技”精彩亮相,让人看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三一筑工现场展示的装配式建筑墙板安装机器人,可以抓取400公斤的重物。三一筑工总经理马荣全介绍,机器人安装单块墙板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效率是传统作业的2至3倍。

  早先,房企巨头碧桂园集团发布进军机器人产业的消息,让很多人吃惊。碧桂园甚至提出,当机器人技术成熟的时候,旗下项目的建筑工人规模将会减少一半。

  国务院2016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建造方式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要达到30%。由上而下,万亿级的庞大市场空间已经显现。

  群雄逐鹿,各省市纷纷提出发展目标。如上海市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海南要求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提出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进行建造。

  尽管我省“起了个大早”,2014年就率先以省政府名义下发了推进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文件,近些年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被住建部树立为全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典型省份。但今年以来,我省明显感到了兄弟省份“你追我赶”的强大压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持续领跑”,成为湖南业界的共识。

  发力“标准化、规模化”

  根据测算,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成本比传统建造方式略贵,每平方米造价高出200元以上。在万科集团长沙公司技术负责人李伟看来,装配式建筑发展不久、项目较少,还尚未形成市场自身的良性循环,必须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降本增效。

  远大住工的做法,是全面推行数字化建设,把工艺、成本、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都纳入到系统中,基于共同的数字平台进行智能化操作。目前,已经实现模具成本从7%降至2%,人员产效从每天0.5立方米提升至2立方米,可以做到“一个工厂服务20余个工地”。

  企业自身整合资源,行业也需要协同联动。针对当前全省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设计不标准、构件不通用、信息不共享等突出问题,省住建厅着手启动了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大数据系统建设,并于今年10月15日上线试运行。

  省住建厅巡视员高东山表示,在该平台基础上,要联合省内大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不断改造、升级系统,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过程BIM智能建造。(记者 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