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成立70周年前夕,人民的好战士雷锋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这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再一次引起社会关注。
在雷锋的家乡望城以及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他生前的战友、同事、好友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践行者们,纷纷追忆雷锋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终生的事迹。
为事业而奋斗
“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历经过农民、工人、战士等不同岗位。无论身处什么位置,他始终不懈奋斗,精益求精,总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雷锋精神宣讲员谭荒芳在雷锋驾驶红色德特-54型拖拉机的展区前,向记者讲述了18岁的雷锋在团山湖学开拖拉机的故事。
“那个年代,骑自行车的都特别少,但雷锋只用了五六天,就学会了开拖拉机。”每天清早,他赶在师傅来之前擦好机身、拧紧螺丝、注满机油、检查机器,做足一切准备工作;随师傅出车时,则一边当农具手、做犁铧手,一边仔细揣摩师傅的一举一动;收工后,仍坐在驾驶室模拟驾驶动作;晚上回宿舍,又坐在灯下阅读有关拖拉机的构造、驾驶、维修书籍。
“深入的研究让雷锋成为拖拉机‘里手’。”一天,拖拉机的气缸垫片烧坏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配件。他计上心头,拿出一块厚约5毫米的长铜皮,找来刻章师傅,硬是凿出了一块满是大洞小孔的新垫片,成功修好了机器。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深刻影响了谭荒芳。幼年时因事故截除双手的她,被安排到纪念馆工作后,主动接手档案整理工作,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残缺的“双手”收集、整理、完善了雷锋相关资料1200多万字,文物、实物近千件,成就了“无手亦能写春秋”的精彩人生。
为人民而奋斗
雷锋的战友季增为雷锋拍摄过260多幅照片,是为他拍照最多的人。从雷锋入伍到牺牲的953天时间里,留下的许多影像都是为人民群众奋斗的身影,比如“从火车站送大娘回家”“到部队驻地附近为乡亲拾粪积肥”等。他对雷锋观察入微,甚至雷锋一有细小举动,他就知道雷锋又要去“做好事”了。
1960年,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只有过年过节,连队才能给战士们发点副食品。雷锋每次领到这些副食品都会收进包里,找机会给住院的病人或烈属送过去。那年中秋节的头一天晚上,连里发了月饼和苹果,雷锋又将食物包好放进挎包。
季增默默看在眼里,第二天一早便背着相机来到运输连“围堵”,没想到雷锋早出车拉粮食去了,于是他直接赶到驻地旁的抚顺市西部职工医院等候。不到一个小时,雷锋果然来了,提着食物往病区走。季增赶紧从后面,拍下了他的背影。雷锋这才发现,回头笑了笑:“真拿你没办法。”
“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的一生,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的50多年里,季增赴全国各地机关、学校、工厂作雷锋事迹报告2000余场,自费举办雷锋事迹展数十场。2012年,他把为雷锋拍摄的照片无偿捐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雷锋形象,践行雷锋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为祖国而奋斗
和雷锋一起在团山湖工作过的冯健,清晰地记得1958年1月21日,《望城报》刊登了县团委的倡议,号召全县广大青少年捐款购买拖拉机,加快团山湖农场的垦殖进度。大家纷纷解囊响应,你捐几元、我捐几角,雷锋却一下捐出20元。这是雷锋进县委机关工作一年多来的全部积蓄。
这样的事其实还有很多。1960年8月的一天,抚顺市望花区大街上敲锣打鼓,庆祝和平人民公社成立。雷锋急急忙忙跑到储蓄所,一下取出200元,面对储蓄员的疑问,他只说:“家里有事,急用。”随后,他径直来到人民公社,从里衣口袋里掏出带着体温的现金,请求收下用以发展生产。几经“角力”,公社领导勉强收下100元,没想到雷锋没过多久又将剩下的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请求支援灾区。要知道,当时雷锋一个月的津贴只有6元。
“想今天,我万分感激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望将来,我信心百倍,浑身是劲,坚决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为了党,我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牺牲前最后一个建党日,雷锋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
信仰是内心的光,照亮了人生之路。雷锋精神是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指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以雷锋生前存款为基础成立抚顺市雷锋基金会,爱心“火种”已发展成“燎原”之势。望城区雷锋慈善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募集慈善资金1.5亿元,共发放各类项目救助资金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记者 谢璐)